考试,拼的是实力,重的是公平。
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创近10年新高;紧接着,研究生考试341万人报考,又刷新40年来纪录。一边是持续“爆仓”的考生,一边是频频“挑战红线”的作弊团伙,在“道”与“魔”的较量背后,是万千学子改变命运的可能,是民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守住安全保密这条底线,对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以下简称考试中心)而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使命:为党育人为国选才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考试招生体系。国家教育考试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重要使命,也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格外受到重视与关注,尤其是公平性,更是高度敏感的问题,安全保密作为公平性的底线、红线,更被考试中心视为生命线。”采访一开始,考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海波就直奔主题。
作为教育部指定承担国家教育考试专项职责的单位,考试中心肩负着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4项绝密级任务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7项机密级任务,仅2019年就组织各类考试达6800万人次,是教育部的重点涉密单位。
“考试是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途径,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其意义绝不局限于考试组织层面,更代表了社会对公平和法治的信仰。安全保密工作就是国家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孙海波直言。
为守好安全保密这道关口,2003年,考试中心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历任组长均由一把手担任。2013年,在教育部巡视组要求考试中心压缩部门职数与编制的情况下,为强化安全保密工作,考试中心党委咬紧牙关,决定成立保密办,负责起草与制定国家教育考试保密制度,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和技术防范,强化监督检查,指导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好安全保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国家教育考试失泄密事件的调查处理等。保密办在成立伊始,就抽调具有多年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保密管理。近几年,保密工作任务愈加繁重,考试中心在编制进一步缩紧的情况下,又从国内顶尖的保密学院招聘1名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充实保密工作队伍,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重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考试中心成立保密委员会,由一把手任主任,领导班子成员为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压实责任,使安全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
操守:守土有责尽责
“所有家长都特别看重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考试安全保密稍有差池,不但伤害政府公信力、人民获得感,更有可能动摇国家教育考试在亿万民众心中的神圣地位。”采访中,这一点被分管保密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李光明反复提及。
对于考试中心而言,从严治考,首先要把安全保密制度挺在前面,真正把制度的笼子扎起来、严起来,做到事事有制度,操作有规范。2004年,教育部、中宣部、公安部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明确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并将整个过程分为7个环节,从试题命制、试卷印刷、试卷运送、试卷保管、评卷管理,到成绩公布、媒体宣传等各环节,均提出了详细的安全保密要求。
之后,教育部于2008年、2014年相继印发《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暂行实施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试卷印制安全保密规范》。2017年,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又印发了《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在内部管理方面,考试中心印发的安全保密工作规范涵盖组织机构建设、定密管理、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等方方面面,贯穿命题、考务、评价等全业务流程。同时,各业务部门还围绕制度执行,不断强化过程管理。例如,仅命题会一项,涉及的安全保密流程就有10余项,要进行会前保密教育培训,分配命题教师权限,严格命题打印刻录审批等,所有流程都要进行登记审核,做到全程有记录、可追溯,保密办随时可调阅、可督查。
一方面通过制度划清了边界,另一方面考试中心还着力筑牢思想上的防线。自2005年起,考试中心就设立了“安全保密教育日”,邀请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及高校的专家开展安全保密讲座,解读国家保密制度,剖析典型失泄密案例。同时,开展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测试,涉密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并组织其赴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参观学习,到监狱开展安全保密警示教育等。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考试作弊入刑,新修订的教育法也对考试舞弊的相关处罚作出规定。近年来,最高检与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又对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和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分别作出规范。考试中心均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把法治精神传达到每位干部职工、命题教师及考试战线的组考人员,做到心中有法、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同时,考试中心探索建立了针对省、市、县(区)3级教育考试机构的培训机制。每年在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前,考试中心先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开展保密及业务培训,再逐级类推,层层落实到县(区)。此外,考试中心还根据各省和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需要,协助其开展全员培训,并针对试卷印刷等环节,组织全国印制单位开展专题培训,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式的宣教格局。
担当:鹰眼利剑守护
近年来,有了高科技的加持,考试作弊器材花样不断翻新,伪装成橡皮、尺子、眼镜、手表、发卡、皮带扣等,愈发隐蔽。作弊手段也从语音衍生到数字、从固定频点扩展到跳频扩频、从覆盖几百米到几公里、从自动存储到数据自动销毁、从专人值守到人机分离,呈现出“一点突破、全国遭殃”的态势。与此同时,作弊团伙也形成了组织严密、形式隐蔽、范围极广的产业链,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甚至不惜重金收买教育考试工作人员,刺探、窃取试题信息。
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只有进行“全链条式打击”,才能保证考试程序不掉链子。为此,中央领导曾多次作出批示,并亲临考试中心指导。每年高考期间,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坐镇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指挥考试实施。
2004年,经pt老虎机游戏批准,由当时的教育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监察部、国家保密局等11家单位成立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并联合下发了《pt老虎机游戏:全面加强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为国家教育考试共同发力。每年高考开考前,考试中心都商请保密和公安等部门对命题场所、涉密设备和信息系统开展专项检查。教育部与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保密局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安全保密工作薄弱环节及地区进行重点督查。
2012年,集视频指挥、网上巡查、无线电作弊防控、考生身份鉴别和考务综合管理5大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考点正式建立,短短一年内就在全国铺开。31个省(区、市)建起1.2万个标准化考点、51.3万个标准化考场、3500个试卷保密室、365个考务指挥中心,实现了国家教育考试全程信息化管控。
通过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试卷运输、保管的全过程都在考试中心的“眼皮子底下”;通过视频巡查系统,考试中心可随时调看全国任一考场;通过无线电侦测和阻断设备,还能及时发现考场周边非法无线电信号,有效打击无线电作弊,为确保考试安全、严肃考风考纪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9年,考试中心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控中心,针对各项考试特点,制定具体监测方案,组织人员对网上助考、贩卖作弊器材,发布试题敏感信息、考试有害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判与处置。考试期间,他们组织专班进行24小时网上监控、适时专报,构建起国家教育考试日常和重点时段“双轨制”舆情监测体系、防控机制和反应机制,赢得考场内外作弊与反作弊攻防战的主动权,有力地打击了作弊团伙,为考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打铁还要自身硬,考试中心一直秉持信息化思维,强化技术支撑,扎紧自己的篱笆墙。2010年,考试中心投入近2亿元建成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基地,搭建起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工作平台,实现了用户集中授权、应用集中分发、数据集中存储的工作模式,并部署了指纹身份鉴别、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护、主机审计、打印刻录审批等系统,解决了命题教师流动量大,使用密钥造成滥发、丢失等风险问题。命题教师通过刷指纹实现分级授权,有效控制了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同时,命题工作平台的终端设备不存储任何工作信息,只连接响应服务器、传递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指令等,也确保了命题信息拷不出、拿不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管理体系,为保证考试平稳顺利开展、维护考生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考试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密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永不松懈,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确保公平正义之舟不倾覆。”孙海波郑重说道。
(转载自《保密工作》杂志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