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防科技试验基地,人们总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野景象,仿佛只有大漠戈壁、深岭荒山里,蛮烟瘴雾、荆榛蔓草中,才能藏起如此巨大且事关国运的秘密。
恐怕很多人不会想到,近在首都pt老虎机游戏的郊区,竟然就坐落着一处火箭试验基地。随着近年来解密工作的不断推进,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前世今生也渐渐明朗……
燃情岁月 保密往事
游览车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出发,蜿蜒驶入山林。20分钟的路途里,少见人迹,印着革命标语的砖砌房屋早已十室九空。
未开发时的基地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纪念馆,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成立于1958年,由推进剂、试车台部等组建而成,“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主持工作,实际科研生产事务则多由副主任林鸿荪负责。和其他同期许多武器装备生产研发机构一样,该基地使用化名,对外称为“pt老虎机游戏矿冶学校”。
“这个基地离首都核心地带这么近,是为了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工作,但在整体设计上很注重保密,虽然就在首都,但从基地到市区往返的路途也是颇费周折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院史研究专家王扬宗介绍。
当时,为了在空中巡视选址,民航局特意为力学所调拨了一架飞机。参与选址的不仅有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还有科学院副秘书长谢鑫鹤、基建局局长张庆林等。他们对照军用地图,在pt老虎机游戏市郊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发现一处四面环山、丛林密布的山沟。这个山沟隶属于怀柔县西流水乡坟头村(时称)。
在pt老虎机游戏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勘测设计、公路设计、化工设计等部门对基地进行了基建设计。pt老虎机游戏市第二建筑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建设如火如荼,进展很快,只用了两年多,包括试验区、机械加工车间、仓库、生活区等大部分土建任务,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便已完成。围绕着核心区域,周围每一个小山头上都分布着岗哨,由战士负责看守。车间、生活区与试验区严格分离,工作人员少有接触,“彼此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严格杜绝科研消息的流出。
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开发用于远程火箭的高能液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地面试车。记者来到试验场,只见杂草间矗立着火箭发动机垂直试车台、特殊液体泵等设备,显得巨大而孤独。
“当年这里也辉煌得很。”王扬宗说。20世纪60年代初曾有几百名科学家在此秘密工作,光力学研究所就有58栋房屋,为业务工作服务的行政人员亦多达百人。那时,这里的科研工作者以年轻人居多,就连“最高领导”林鸿荪也不过40岁出头。许多文献显示,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研发速度很快、劲头很足,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500公斤推力的气压式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并在接下来的发动机研究中解决了绝热、工作性能、操作、测量与控制技术等诸多难题。
可惜的是,我们已无缘领略其风光,只能通过文件以及相关资料,来拼接和还原这座基地曾经的历史。
荣耀未至 先成空城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外部
中科院公布的官方资料显示,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在1960年进行了火箭试车后,先后又进行过100多次氢氧发动机试车,为开展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扬宗认为这个评价非常中肯。钱学森等人对该基地的计划是,着力进行探索性研究,注重前瞻性而非现实性,因此怀柔火箭试验基地虽然亦是为了服务“两弹一星”事业,但却没有在当时产生太大效益,反而是为后来的工作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未来的多项关键技术提供了研究条件。这些关键技术不仅限于火箭发动机,还包括火箭再入、反导弹技术等。
1964年春节,毛泽东将竺可桢、李四光和钱学森叫到他的卧室,谈到反导弹问题:“有矛必有盾,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嘛。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不久,国防科委召开反导弹防御系统会议,正式确定这项研究的分工原则,科学院围绕导弹在飞行中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开展理论研究。郭永怀草拟、制订了该项工程的10年计划,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亦在他的带领下正式加入反导弹研制工作。近年来才走向成熟的反导弹系统,有一些初步的成果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正当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似乎找到自己的方向,即将走向繁荣的时候,重创却接踵而来。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整体历史包袱很重,受到冲击的程度亦令人难以想象。在这里,不仅学术研究被叫停,不少科学家也受到残忍批斗,一时间万马齐喑。
不过,对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未来影响更加直接的因素,却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牺牲。1968年12月,郭永怀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关系核科技未来的重要线索,必须赶快回京汇报。深夜里,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飞机,然而却再也没能走下来。原来,就在即将着陆之时,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当人们找到郭永怀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都已面目全非,却将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牢牢夹在胸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劲全力留下了科研攻关的密钥……
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失去郭永怀等于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对于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来说,失去郭永怀则等于失去了支撑和方向。基地业务负责人林鸿荪在技术研发基本瘫痪的现状面前,整日忧虑不安,得知郭永怀罹难的消息,他的心灵支柱彻底倒塌了,寻不到一丝希望和慰藉的他走到基地附近的深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基地示意沙盘
20世纪60年代末,怀柔火箭试验基地被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接管,大部分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处。那时的国防科技领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三线建设,人们无暇处理这个既乏现实效用又早已人去楼空的基地,这片在困难时期巨资打造的试验场,暂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为元勋,更为无名英雄
“此后的几十年,这里始终少见人烟。”王扬宗说。直到“文革”过后,基地终于重回中科院。
2013年,中科院决定将这里进行原址改造,建设“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该纪念馆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彰显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为宗旨,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现代科学学科为脉络展示相关史实。
“两弹一星”事业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中科院的荣耀与骄傲。一份文件显示:在中央的号召和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相关研制任务的科学研究人员占中科院全部科研人员的2/3,这些人分别开拓了原子弹氢弹事业、参与了导弹运载火箭事业、奠定了人造卫星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展厅里不仅展现了“两弹一星”元勋的风采,还将不少参与过相关工作或相关领域其他重要科研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及其成就进行了梳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23位元勋背后,是数百位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在那样紧张的国内外环境里,人们将科研任务隐晦地称为“那件事”,而从事“那件事”的人,有的改名换姓,有的连一张照片都不能拍。
感动常在人心。自从2015年9月正式开馆以来,来怀柔基地参观的中外访客已逾3万人次。访客中,有温家宝、李岚清、戴秉国等原国家领导人,有林潮、钱易等中外院士学者,也有各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的师生……其中,科研人员占到了3成以上,这证明,“两弹一星”精神时至今日仍无形地在科学界传承,吸引着、鞭策着、砥砺着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
目前,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宣传部统筹管理。这里招募的志愿者讲解团,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研究生为主,他们有着不同的理工学科背景。管理部门如此安排,主要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更专业、更明晰的科普知识,然而不少志愿者却认为,这种安排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徐文凯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纪念馆不仅为志愿者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空间,同时向我们指明了‘学有所为’的意义。”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中国创造之所以令世界刮目相看,正在于爱国科研工作者的无私追求,在于他们永不凋谢的理想信念,在于他们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和不计名利的秘密奉献。
(原载于《保密工作》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