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技术产品是国家保密科技水平的直接体现,反映了对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中央做出实现保密技术产业战略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并相继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为保密技术及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战略实施,应以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促进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以此来推动保密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发展。改革是动力,市场化是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依靠市场优化配置保密技术资源,才能激发企业创新,促进保密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根本上解决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不足等问题,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保密技术需求,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推进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保密技术产品基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需要以及党政机关、涉密单位执行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研发,一般在经过保密技术测评后,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这种发展模式在保密技术及产业成长期主要是解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问题,在以往保密技术需求不大、需要简单、层次不高的背景下,确实发挥了可靠的支撑作用。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产品技术与市场、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日趋激烈的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根本上是技术的抗衡与较量,这在客观上导致保密技术市场需求在量和质两个层面均呈现同步增长态势,特别是对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高端应用技术的市场需求旺盛。面对需求压力,要实现有效供给,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市场化,以市场化促技术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2015年,我国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八千多亿元,对保密技术来说,这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保密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提高保密技术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和必要。
第一,市场化是推进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从保密技术供给的角度看,当保密技术创新成果不能有效促进和支撑产业发展时,必然会导致保密技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这个现象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市场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二是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当前,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存在不足,既有低端应用供给过剩的问题,又有高端应用紧缺的问题。对此,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而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发挥好政府政策引领作用的同时,着重发挥好市场的机制作用,把保密技术产品推向市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
第二,市场化是推动保密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缺乏市场化、产业化的应用技术,瓶颈不一定在技术本身,而恰恰在市场和产业的前端。据统计,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这其中包括保密技术。保密技术产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推动科研单位、企业、用户间的相互对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还能够吸引上下游产业、高端技术产业参与保密技术创新,促使解决当前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领域存在的产品低水平重复,研、产、用脱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端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激发创新动力、活力,提升保密技术水平。
第三,市场化是促进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影响和制约保密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市场化,就没有产业化。中央提出要发展保密技术产业,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首要任务就是要力推保密技术产品向市场化转变。一方面能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一切有利于保密科技发展的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助推产业发展,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优保密技术产业“蛋糕”。
第四,市场化是增加保密技术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国内自主基础的保密技术产品发展不快,基本处于“跟随”状态,关键核心技术无法实现自主可控,高、精、尖技术存在供给不足。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在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供给结构,补齐短板,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使企业以满足需求、创造需求为动力,带动保密技术要素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从过剩领域向有市场需求领域流转,真正解决供需矛盾,有效实现供需平衡。
二、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保密技术是指为保护国家秘密安全而采取的各类技术手段的统称,通常分为保密防护技术和保密检查技术两大类。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相互支撑的保密技术产品体系,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实践来看,当前保密技术产品市场体系发育迟缓,市场化程度明显滞后于保密技术发展进程,对保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构成一定的制约和影响。推动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需要着力解决以下4个方面问题。
第一,保密科研缺乏市场导向机制。科研机构和高校是保密科研的主力军,是国家保密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但保密科研成果往往侧重于某个具体领域的应用,不太重视市场推广,导致市场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这两年,有的企业开始承担一些课题并搞自主研发,但其自主技术产品往往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转化难,进入产业难。如,有的企业自主研制保密技术产品,由于不知晓相关国家保密标准,结果无法推广应用,造成浪费。一方面从事研发的科研机构、高校忽视技术产业化,与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机关、单位作为保密技术产品的主要用户,企业也不甚了解其实际需求。科研不关注产业,产业不了解用户,市场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第二,保密技术产品市场需求动力不足。保密技术产品市场需求以政策性需求为主,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基于保密管理的需要,二是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基于防范设备强制配备的需要。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基于保密管理需要,组织保密技术研发,然后进行推广应用,靠的是政策驱动。机关、单位为满足保密管理需要而购买保密技术产品,重点是解决刚需问题,这是目前需求的主力。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用户范围不断扩大,用户需求不断增长。如,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除规范的通用现实需求外,还会产生pt老虎机游戏:结合业务实际的潜在需求。从市场化角度来看,仅靠政策驱动是远远不够的,容易造成市场需求量小和相对封闭等问题,还应与需求驱动结合起来,实现政策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双驱动,助力保密技术转型升级。
第三,保密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化促进产业化,产业化支撑市场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两条腿走路”是推动保密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由于从事保密技术的多为中、小、微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产生产业聚集效应,难以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由此带来保密科技创新动力、能力不足,技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入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领域,产业融合趋势不断扩大,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给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现在,国内已有几十家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上市企业开始从事保密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但从总体来看,保密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这与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供给侧改革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课题。
第四,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保密技术产品价格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由于是政策性需求,市场缺乏竞争,价格变动不会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在一些领域已形成竞争机制,价格调节开始起作用。如,频谱分析仪若干年前主要依赖进口,价格在几十万元,国内一些科研机构生产的同类产品只要几万元,悬殊的价格使一些用户转而采购国产化产品。特别是很多保密技术产品尽管本身不具有涉密性质,但仍在一些地方采取议标、邀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非公开招标的方式,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在保密技术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不准。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关系,既要发挥好市场在优化配置保密科技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的本质是要搞活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由于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往往存在本应由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结果由政府来解决,使市场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政府管宏观,把微观交给市场,边界一定要划清楚。
二是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管理还没有形成共管合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保密与信息安全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我国涉及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管理部门比较多,存在多头管理、规则冲突等问题,相关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备,难以形成市场监管合力。在业界,对待市场化问题也有多种主张和认识,主要存在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还是依靠政府主导之争,这些不同认识很容易反映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中,造成管理上的偏差。
三是引导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制度规范相对滞后。当前,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管理规范和制度还很不健全,有的领域如政府采购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导致各利益主体不公平竞争、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保密标准虽已形成体系框架,但前瞻性、体系性不够,有些标准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和管理要求,特别是很多标准不向研制单位公开,难以发挥标准的市场引导作用。为适应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产业化需要,建立健全市场管理规范和制度体系已迫在眉睫。
三、进一步提高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水平
促进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密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保密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阶段和必然趋势。市场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转型,体现的是“政府与市场结合,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保密技术发展新模式,旨在通过有效利用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优势,调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自主基础的保密科技及产业。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是保密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确保顺利推进、收到实效。
第一,加强对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政策引导。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转型是一场改革,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政策重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是产业发展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研、产、学、用相结合的保密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自主基础的产业链及相关应用技术、产品、服务等生态产业环境,把市场机制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为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化打牢产业基础。二是国家投资政策。采取国家投资与国家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以国家投资为牵引,设立投资基金,同时建立投融资平台,依靠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多渠道支持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发。三是政府采购政策。明确国产化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自主技术产品,统一将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产品、服务及涉密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体系,从制度机制上防止违规操作和不正当竞争,提高国产化替代率。
第二,创新保密科技及市场管理体制。保密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要有效发挥创新驱动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健全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统筹、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一是完善国家保密标准体系。根据需要,及时制修订国家保密标准,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国家保密标准不仅由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执行,机关、单位也要了解掌握,并向从事保密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放,发挥标准化在保密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二是创新保密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保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的项目管理机制,突出企业市场化应用技术中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科研主体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创新。三是建立保密技术产品价格管理机制。面对保密技术产品市场价格扭曲的现象,要发挥价格机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尊重企业自主定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市场手段,采取适当方式对保密技术产品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控,减少价格垄断、随意定价等行为,引导保密技术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搭建保密技术产品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保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依托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或支持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搭建服务平台,形成多层次的保密技术产品服务体系。一是咨询服务平台。面向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和科技咨询、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咨询服务;根据企业需要,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论证、提出改进方案,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开通用户服务通道,发布可靠性、权威性技术产品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保密技术产品服务。二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保密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与数据共享、设备保障、试验基础、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打通创新环节,提高创新效率。三是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促进研究成果与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科研单位、企业与用户合作,研发实用、可靠、安全的保密技术产品;帮助企业与企业合作,促成有项目需求的企业间相互对接。四是技术产品交易平台。依托现有各地技术交易市场,成立保密技术交易服务及评估机构,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服务,企业并购、科技企业产权、科技成果投资、风险投资等技术产权交易。五是定期举办保密技术产品博览会。2016年10月在青岛市举办的保密技术交流大会暨产品博览会,共有510多家企业参展,这既是给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也是给保密技术产品搭建一个市场。同时,利用建立网上交易平台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打造保密技术产品的商品市场。
第四,规范保密技术产品市场秩序。一是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保密技术行业具有特殊性,承担涉密项目的单位必须具有涉密资质,保密技术产品必须经过测评。除涉密领域外,应尽量避免进入行业需要企业和产品的双重准入。同时,完善涉密资质管理办法,优化保密技术产品测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二是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中国保密协会加强保密技术行业自律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引导会员单位合法诚信经营,避免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切实承担起服务党和国家保密事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社会责任,促进保密技术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保密技术产品市场交易规则,明确涉密资质单位检查办法,有关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同时避免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作者:曹文,原载于《保密科学技术》2016年第11期)